相關文章及影片

你以為永久隔音層只是隔音墊+水泥砂漿而已嗎?

你以為永久隔音層只是隔音墊+水泥砂漿而已嗎?

 文/ 圖: 英宏德公司


樓板隔音層結構不穩定,
未來如果造成材料破損,

將會是營建成本的隱形黑洞!

因應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46條之6於110年1月1日實施,規定新建或增建建築物之分戶樓板衝擊音隔音設計,在實際建案中的隔音設計大致可分為:乾式工法、濕式工法兩種,而乾式工法又以超耐磨地板或石塑地板(SPC)為大宗(隔音材直接複合在地板下側或直接鋪設在地板下方)。但是因房屋的裝潢、材料特性、日照方向和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等因素影響,可能導致超耐磨地板或石塑地板進行維修、更換或汰換次數頻繁,因此常常變相造成消費者成本增加,若住戶在不知法律規定情況下移除隔音構造,又無復原相關隔音設計,更恐造成住戶間的司法糾紛,因爲此原因,市場才催生『永久隔音層』一詞,認為用濕式工法中隔音材上澆置水泥砂漿,再進一步貼上地磚,此構造中的地磚屬於好清潔及耐用的表面材,另外隔音材位於水泥砂漿的下方,不易受到外緣因素破壞等雙重優點,達到永久隔音層的效果。

樓板隔音工法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,因應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修法後,在台灣各種隔音材質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建材市場上,但其實國外建築工法與台灣工法大相逕庭,依英國2010 building regulations, Part E「Resistance to the passage of Sound」,濕式樓板規定水泥砂漿需6.5公分,且需鋪設網目20~50mm鋼絲網補強(註1),另國外水泥砂漿工程,需標準配比及長時間保濕養護,讓水泥砂漿層穩固後,再進行表面材地磚鋪設。然而現行隔音材的濕式工法,大部份僅水泥砂漿壓層並無鋼絲網補強,甚至部分隔音工法宣稱只須3公分多的水泥砂漿而無任何補強措施,恐影響水泥砂漿的穩定度及隔音材的保護程度。

進一步分析,水泥砂漿與隔音材之間、隔音材與RC樓板之間皆屬於異材質介面結合問題,因為彼此是異材質所以無法穩固結合,再受到自然因素影響,例如:地震、溫差變化導致熱脹冷縮等,可能就會導致整體隔音構造不穩定,未來如果造成材料破損,將會是營建成本的隱形黑洞